藥企“賬外賬”“?2017又一大雷區(qū)

    添加日期:2017年2月24日 閱讀:1497

    一、稽查人員要熟悉被查單位的基本情況和其他相關信息

    1、業(yè)務性質、經營規(guī)模和組織結構;

    2、經營情況和經營風險;

    3、以前年度被查情況;

    4、生產工藝流程;

    5、財會核算程序、財務核算的各種資料以及財務情況;

    6、有關部門的設置和人員的具體分工等內部控制制度情況;

    7、同行業(yè)或類似行業(yè)的相關情況。

    二、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看“賬外賬”存在的可能性。

    內部控制是指被查單位為了保證業(yè)務活動的有效運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fā)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內部控制由控制環(huán)境、會計系統(tǒng)和控制程序三要素組成。

    1、在控制環(huán)境中,管理當局經營管理的觀念、方式和風格、是否存在內部審計、外部影響等,都對是否設“賬外賬”、或者設“賬外賬”的比率、大小有重大影響。

    2、會計系統(tǒng)應為每筆交易提供一個完整的“交易軌跡”。所謂“交易軌跡”是通過編碼、交易索引和聯(lián)結賬戶余額與原始交易數據的書面資料所提供的一連串的跡象。其中對發(fā)運單、銷貨發(fā)票是否均預先編號并登記入賬的測試以及銷售截止測試,也是我們經常要運用的方法。

    3、了解控制程序中的職責劃分、憑證與記錄控制、獨立稽核等對查出“賬外賬”大有幫助。

    所以,如果被查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很完善、并且得到了有效的執(zhí)行,那“賬外賬”存在的可能性就相對小一些;如果被查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嚴密、甚至紊亂、或者內部控制制度良好但沒有得到了有效的執(zhí)行,那“賬外賬”存在的可能性就相對比較高。

    三、進行分析性復核,對被查“賬外賬”存在的可能性進行進一步判斷。

    關注并利用分析性復核的結果,可以幫助找準突破口,使得在進行實質性測試(實施檢查)時,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

    1、將本期與上期的主營業(yè)務收入進行比較,分析產品銷售的結構和價格的變動是否正常,并分析異常變動的原因。某些單位歷年有些相對穩(wěn)定的收入,突然在財務賬上消失了;還有的單位某些收入年年有增加,而驟然減少了,如果將這些問題查個水落石出,這些收入則往往進入了“賬外賬”。因此,在檢查“賬外賬”時,首先要搞清楚該單位的業(yè)務收入情況,包括正常業(yè)務收入和非正常業(yè)務收入;再看該單位財務賬上是否有這些收入,賬上收入是否與實際收入相符。

    2、比較本期各月各種主營業(yè)務收入的波動情況,分析其趨勢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查單位季節(jié)性、周期性的經營規(guī)律,并查明異,F象和重大波動的原因。

    3、計算本期重要產品的毛利率以及重要客戶的銷售額及其產品毛利率,分析比較本期與上期同類產品毛利率變化情況,注意收入與成本是否配比,并查清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的原因。

    4、分析不合理支出。在查賬工作中,若發(fā)現來歷不明的支出時,要追根求源,如賬面上記載供銷人員多次到某地出差,但沒有與該地發(fā)生業(yè)務往來,我們稽查人員就要考慮是否存在“賬外賬”了。

    5、根據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情況,分析成本費用中運費、勞務費的含量是否正常,如偏高則應進一步核實。因為,納稅人會考慮用*小的支出使其非法或者超限額支出合法化,如:非法取得地稅開具的運費發(fā)票、勞務發(fā)票虛列成本套取資金、減少應納稅所得額。

    6、比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內各個月份生產成本總額及其單位成本、制造費用總額及其構成,進行投入產出分析、產供銷(或:進銷存)分析。

    特別是:

    ①根據產品的配方(產品配料單)所列生產某種產品耗用各種材料的比例,用企業(yè)一種(或幾種)材料的實際耗用量計算出應生產的產量;

    ②根據單位產品包裝物的耗用量,用實際包裝物的耗用量計算出應生產的產量;

    ③根據單位產品燃料或動力的耗用量,用燃料或動力的實際耗用量計算出實際生產量;

    ④根據產品的出品率計算出產品的生產量用計算出的產量與賬載產量相比較;

    ⑤對特殊行業(yè)根據投料的標準,通過生產產品的圖紙計算出邊角余料的體積,然后根據所用材料的比重即可計算出邊角余料的重量,與賬面記載邊角余料的重量相比較;

    ⑥對一些特殊產品生產企業(yè),可從考核成品率或合格率著手,查詢副品、殘次品、下腳料的數量,然后與入賬的數量相比。如:在查一個印刷器材企業(yè)時,該企業(yè)的原材料主要是鋁,產成品為PS版——彩印企業(yè)需要的感光版。對于該企業(yè),我們就根據以上思路找出以下兩個關鍵計算式: 產成品(面積)數量=原材料鋁的投入量÷鋁的比重÷產成品的厚度×(1-損耗率)邊角余料的重量=原材料鋁的投入量×損耗率

    ⑦比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內各個月份工資費用的發(fā)生額。

    特別是:

    ①對計件工資環(huán)節(jié)的分析,根據單位產品工資的耗用量,用實際發(fā)放的工資量計算出生產量;

    ②對銷售大包干方案中規(guī)定的銷售量和工資的比例,用實際發(fā)放的工資量計算出產品銷售量;

    ③管理人員的月工資數額、年度工資總額、年終分紅、股利分配等進行分析,有的企業(yè)為了少繳個人所得稅,賬面上記載的管理人員工資、獎金、股利分紅很少,但其個人消費支出與其賬載收入明顯不符,是否有“賬外賬”就不言自明了。

    ④比較前后各期及本年度各個月份內的營業(yè)費用的發(fā)生額,特別是企業(yè)產品銷售費用中的"運雜費",因其與銷售收入之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成正比關系。假如運雜費發(fā)生額大量發(fā)生,而銷售收入卻變化不大,也應該考慮問題的嚴重性。如果對上述項目進行分析性復核后,發(fā)現異常情況,且管理當局不能合理解釋,則說明“賬外賬”存在的可能性較高,可采取突擊檢查的辦法查出“賬外賬”。

    四、進行實質性測試,及時獲取固定證據(其獲取證據的具體方法有:詢問、檢查、監(jiān)盤、觀察、函證、重新計算)。

    1、走群眾路線尋找突破口。

    即按群眾反映的線索,詢問有關人員后進行追查的方法。因為“賬外賬”被少數人所支配,分配不公、使用不當,群眾看在眼里,很有意見。因此,查“賬外賬”要重視群眾檢舉揭發(fā)工作,一是要對群眾反映私設小金庫問題進行認真的查處。二是檢查某些單位私設“賬外賬”問題時,要廣泛發(fā)動群眾,找知情人個別了解情況,讓群眾提供線索和情況,尋找突破口。

    2、實施稅務檢查。

    重點檢查該單位供應、生產、銷售及財務部門有關人員的保險柜、文件柜及辦公桌,檢查是否有“賬外賬”及相應的存款單、存款存折及現金,充分地取得有關供應、生產、銷售及財務和統(tǒng)計資料,如:有關材料、產成品,入庫、出庫的單據,生產報表、銷售報表、財務報表,材料保管賬、產成品保管賬,材料賬、產成品賬、供銷合同,產品的配方(配料單),出門證、微機中的有關資料等等。查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會議(或者相類似的會議)記錄,公司的經營形勢、經營狀況、重大決策以及利潤分配等都與其記錄有關,將其與賬載記錄核對、檢查化驗、檢驗部門的化驗單、檢驗單記錄,如在檢查水泥生產行業(yè)時,就發(fā)現其化驗單與實際銷售數量相差較大,從而查出“賬外賬”。其實,不單是水泥生產行業(yè),其他很多生產行業(yè),都設置了化驗、檢驗部門,而且其數據較為全面、準確。

    3、對存貨的監(jiān)盤。

    特別是進行分析性復核后,對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中數量、金額有疑問的品種進行核實數量。將倉庫產品的實際數量與“產成品”明細賬結存數量相核對,審查是否有銷售產品不入“產品銷售收入”賬以及用白條抵庫存等問題。

    4、觀察,即實地察看被查單位的經營場所、實物資產和有關業(yè)務活動及其內部控制的執(zhí)行情況。

    ①在對存貨的監(jiān)盤時,檢查人員可到企業(yè)的生產車間觀察、了解(詢問)其生產過程、材料使用、產品的生產情況,以及生產過程中是否產生邊角余料、副產品、廢品等,是如何核算處理的,有無銷售邊角余料、副產品、廢品不作銷售處理,而將其收入留作“小金庫”另作他用;

    ②觀察、了解(詢問)其機器機械等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因為固定資產原值反映生產和加工能力,有的企業(yè)為了達到逃避繳納稅款的目的,真是處心積慮,從固定資產、原材料的購進到銷售收款均不入賬,整個大循環(huán)都游離于賬外,那就需要我們稽查人員實地觀察;

    ③生產人員的數量及組成情況;

    ④經營場所的大小;等等。

    5、盤點貨幣資金。

    ①如果盤點結果是庫存現金比現金賬戶余額多,由此便可查出“賬外賬”;

    ②到人民銀行或各專業(yè)銀行取得企業(yè)設立銀行賬戶的證據,然后與企業(yè)的銀行存款日記賬核對。對未入賬的銀行賬戶,到銀行調閱銀行存款對賬單,并逐筆查閱銀行傳票,落實款項的收取和支付情況,找出款項的往來對象進行統(tǒng)計,為下一步的調查取證作好準備。對企業(yè)入賬核算的銀行賬戶,也應調閱銀行存款對賬單與企業(yè)的銀 行存款日記賬逐筆核對,查閱企業(yè)的所有業(yè)務是否全部入賬,未入賬的業(yè)務應到銀行查閱相關的銀行傳票,并仔細核對資金去向;

    ③對于以現金形式進行款項收取和支付的,可以通過對被查對象在銀行設立的個人儲蓄存款賬戶的檢查,了解其資金流向,從而將案件查清。

    6、盤查票證(特別是應該連續(xù)編號的票據、憑證),通過檢查收支憑證是否齊全,所填寫的收入是否足額入賬的方法。

    在檢查時,對該單位所有外購的、自制的或領用的發(fā)票、收款收據進行清點,并與已使用的發(fā)票、收據(包括作廢收據)和結存未用的發(fā)票、收據核對、檢查其號碼能 否銜接、檢查票證是否齊全、填寫收據的收入是否全部進行會計核算。如發(fā)現票據不全或有收入不入賬,要進行追查,這樣也可以查出“賬外賬”。

    7、外調或發(fā)出協(xié)查函,調查進、銷情況。

    有的企業(yè)確實有“賬外賬”,但隱匿得很好,甚至在很短的期間內就予以銷毀,我們稽查人員“明知有逃避繳納稅款,就是無把柄”,那就需要我們采取迂回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①檢查某一單位收入或支出時,與相關的付款或收款單位進行核對。如檢查人員可到進貨或銷售的對方核實了解有關購銷過程中的回扣、獎勵、返利情況,檢查是否有不入賬情況;

    ②到供貨方及有關部門核實或認定是否有用假發(fā)票或虛開代開的發(fā)票套取現金問題;

    ③檢查委托加工、修理修配等應稅勞務合同及生產記錄,查看委托加工合同是否已執(zhí)行完畢,應收加工費是否進收入,如未進收入,可到委托方了解是否已付款,如已付款,通過追查加工費的去向即可查出。如:某商貿企業(yè)稅負較低,通過以上分析性復核,發(fā)現其原因為主要專營產品毛利率低、增值小,并且其“應付賬款”明細 賬中上述專營產品供貨單位的應付賬款余額基本上是有增無減。我們外調供貨單位的“應收賬款”明細賬時,“應收賬款”余額與我們的被查單位“應付賬款”余額不相符,將兩者比對后,發(fā)現返利的事實。

    五、現場檢查時應注重幾個意識:

    當采取突擊方式進入納稅人的經營場所和財務部門后,要求每一位調查人員具有注重細節(jié)的意識、運用謀略的意識、講究技巧的意識、注重證據的意識。

    1、注重細節(jié)的意識。

    在查辦案件時要善于捕捉利用現場上細微的現象,運用日常生活、社會活動中的知識分析這些現象,發(fā)現納稅人的行為上違反日常規(guī)律和邏輯的地方,當場指出納稅人錯誤,給納稅人的心理造成壓力,為案件突破打好基礎。如:在辦理的一起逃避繳納稅款案,起初調查人員在納稅人的經營場所和財務部門沒有發(fā)現納稅人逃避繳納 稅款的證據,但是納稅人的財務人員的一些行為,引起了調查人員的注意,調查人員注意到納稅人的財務主管幾次出入房間的時間較長,回到調查人員面前時,呼吸急促,調查人員想納稅人的辦公地點在寫字樓的15層,上下樓坐電梯,不可能出現呼吸急促的特征。調查人員斷定財務主管在搬運隱匿某些資料,根據這一線索,調查人員在寫字樓的14層樓梯間尋找到了被財務主管搬運至此的逃避繳納稅款的證據。

    2、運用謀略的意識。

    在稽查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在現場檢查時,企業(yè)會以種種脫辭拒絕提供真實、準確的納稅資料的情形。如:以出納、庫管等重要人員出去辦事,不能打開資料柜、文件柜,讓調查人員改天來取等理由,隱藏其逃避繳納稅款的證據。此時就需要調查人員首先調整自己的工作情緒,善于把握現場主動,及時宣傳稅收法律、法規(guī),并運用稅收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以及調查人員的應變能力控制主動權,掌握納稅人的心理,迫使當事人提供納稅資料。也可采用一些社會活動中合理的辦法,取得證據資料。

    3、講究技巧的意識。

    在辦理案件時,要注意工作技巧,每個案件的具體事實不一樣,工作技巧也不相同,只有在日常工作多積累、多體會,才能在辦理案件時運用自如。如:在遇到不配合工作的當事人時,調查人員應注意理清思路,將辦案的過程仔細回顧一下,對每個細節(jié)進行回顧,找出漏洞;剡^頭來可能就看見出路了。

    4、注重證據的意識。

    證據是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具有合法性、客觀性和關聯(lián)性。人們常說“打官司就是打證據”,查辦案件必須尊重客觀事實,依據法律事實,如何將客觀事實轉變?yōu)榉墒聦嵤遣檗k案件的關鍵,也是對取證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查辦案件中,應樹立較強的證據意識、法律意識,合法取證。所取得的證據應能充分證明調查 的有關問題,相互印證,相互銜接。時刻想著自己查辦的案件是否經得起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是否依據準確、證據充分。針對不同的案件,如何取證肯定不同,每案的具體情況不同,應開闊辦案視野和思路,在如何取證方面下功夫,并根據自己查辦案件的具體變化,不斷轉換思路,準確抓住時機,取得有利證據。同時在查辦 案件時既要重視對客觀證據得收集,也要重視對主觀證據的收集。另應在詢問技巧方面多下工夫,對當事人相關人員的詢問是很重要的,通過詢問能獲得線索,進行進一步的深入調查,核實有關問題,并與獲得的直接證據相互映證固定證據。調查人員在詢問前一定要明確自己詢問需要達到的目的和要求。根據案情的發(fā)展確定被 詢問人的范圍,在做正式詢問之前可以通過同被詢問人閑聊的方式,了解被詢問人的心理狀態(tài),尋找被詢問人生活中的閃光點,建立與被詢問人的溝通橋梁,以達到調查人員的詢問目的。在詢問中針對被詢問人的說謊應耐心地聽,反復地問,往往可以通過被詢問人前后矛盾的回答來發(fā)現問題,尋找線索,使案情取得突破。在案 件檢查中,每位調查人員應高度負責,善于在每一環(huán)節(jié)抓住戰(zhàn)機,做到迅速及時,以快制勝。不給其隱匿、銷毀、轉移證據的機會,獲取第*手證據資料。

    5、“慎”是把查處“賬外賬”辦成鐵案的基礎。

    辦鐵案,必須慎之又慎,查處賬外經營,特別是查處大案要案,更要突出一個“慎”字。在查處賬外經營的案件時,必須錘打稽查“精品”,讓每一件案件都經得起法律的檢驗。具體要把握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慎”。

    ①執(zhí)法程序環(huán)節(jié)“慎”。

    在認真分析查處賬外經營的執(zhí)法難點基礎上,按照資料的齊全性、內容的完整性、邏輯的一致性、工作的及時性、文書的合法性、證據的充分性等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嚴格的操作程序規(guī)定。

    ②采集證據環(huán)節(jié)“慎”。

    對案件取證環(huán)節(jié),要層層把關,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相銜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印證。目前,稅務稽查取證尚無一套完整的規(guī)定和辦法,對此,在查處賬外經營中,特別注重直接證據材料的收集。如:將收據、出庫和發(fā)貨憑證、企業(yè)負責人或財務人員記的流水賬第*手資料列為取證的第*目標,有時甚至是一張便箋,稽查人員都視如珍寶。對每一個違法事實,必須對兩個以上的當事人做(詢問筆錄)。要求稽查人員根據稽查工作進展工作的難易程度,對與案件有關的情況和資料,盡可能采取錄音、錄像、照相和復制等現代技術手段采集證據。并盡一切可能進行內查外調,特別對那些拒不配合稽查的企業(yè),內查外調顯得尤為重要。

    ③組織實施環(huán)節(jié)“慎”。

    在組織方面,必須堅持“四個到位”。即:大要案局長到位,調賬科長到位,案件匯報制度到位,查處結果執(zhí)行到位。

    每當發(fā)現大要案線索時,根據涉稅案件的案情大小和查處的難易程度,統(tǒng)一調整稽查力量,確保案件查處力量;在大要案的查處過程中,必要時提請市局有關職能處室提前介入,對執(zhí)法程序、取證要求進行指導和把關。在案件分配環(huán)節(jié),實施了案件回避制度和調案制度。規(guī)定稽查人員在發(fā)現被查企業(yè)的領導或財務人雖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時,應及時向領導匯報,申請回避。同時,制定對案件的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制度和案件點評制度,對案件查處的全過程進行監(jiān)督。并引入查案競爭機制,對稽查時間較長、疑點較多、查而末決的“拖案”,則及時進行調案,指定新的稽查專案組接管,原稽查小組向接管稽查小組移交出所有涉案資料,從而推動案件的查處。


    責任編輯:趙帥超 m.themanifestationessentials.com 2017-2-24 13:50:53

    文章來源:

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1168醫(yī)藥招商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廣州金孚互聯(lián)網科技有限公司-1168醫(yī)藥招商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1168醫(yī)藥招商網http://m.themanifestationessentials.com”。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1168醫(yī)藥招商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

3.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4.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聯(lián)系郵箱:1753418380@qq.com。

本文標簽: 藥企
版權所有 1168醫(yī)藥保健品招商網-m.themanifestationessentials.com Copyright © 2008-2025 廣州金孚互聯(lián)網科技有限公司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證書編號 (粵)-經營性-2014-0016網站備案/許可證號:粵ICP備14090958號公網安備粵公網安備 44011102000390號
1168醫(yī)藥保健品招商網專業(yè)提供:醫(yī)藥等產品信息的網站招商平臺,打造中國成交率最高的網絡醫(yī)藥招商網站→返回頂部←
本網站只提供信息交流服務,不提供任何藥品銷售服務,不對交易過程擔負任何法律責任,請交易雙方謹慎交易,以確保雙方的合法權益 →返回首頁←